教学研究
首页 院校概况 教学教务 科研工作 网上人事 网上党建 数字图书馆 校务公开 在线学习
磨砺才能出精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务 > 教学研究
    

 

磨砺才能出精品

 

刘宝东 教授 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

 

  我以首届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的备课体会为主线,谈谈自己对讲好主体班课的一些体会。

  承担的讲题要相对固定、长期研究、不断完善。中央党校主体班的课难讲,讲好更不容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讲题有时变动很大,教员不得不仓促上一些新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做从长远看是肯定不行的。俗话讲“慢工出细活”,要想出精品,讲题相对固定、长期跟踪研究十分必要。

  我主讲的“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老讲题,许多老师以前都讲过。我考虑承担这个讲题大概是在2006年,那时我正在韩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时间较为充裕,我就用了较多时间思考这个讲题,同时我也从国外的视角审视这个讲题,但一直感觉当时的研究思考还不够全面系统。2007年回国后,我没有马上申请这个讲题,而是认真地就讲题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作了全面梳理,并进行了长期的动态跟踪。多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与我专业相关的主流期刊,不一定每篇都仔细看,但是要掌握学界的动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术积累,直至2010年春天,我通过竞争上岗获得了在当年秋季学期讲授该专题的资格。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在吸取不同班次学员意见的基础上,我又作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才使得这个讲题逐渐成熟起来。总括起来,我对这个讲题进行了长达五六年的跟踪研究,对海内外的学术前沿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由此驾驭起来心里才较有底气。毛泽东领导军事斗争有几个特点,一是谋定而后动,二是首战必胜,三是慎重初战。我们搞教学也要理解和贯彻这个精神,不打无把握之战。现在流行“工匠精神”,我想打磨课程也是需要“工匠精神”的,只有磨砺才能出精品。

  讲授的思路要中心突出、框架科学、论证有力。中央党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专题课,顾名思义,专题课就是围绕某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深入讲述。其实从每个教学讲题的名称,基本就可以判断出设题的目的,每个讲题要讲什么并不难把握,难就难在如何做到中心突出。而要做到中心突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设计学术框架。我讲授的“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其实就是要讲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紧紧依靠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我经过比较和研究,感觉还是毛泽东总结的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最为妥恰,我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借鉴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紧扣“三大法宝”,构思了从政治力、军事力和领导力三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学术框架。

  学术框架出来后,在资料选取上,我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有可信性。力争做到课上讲的每个材料都要做到言之有据,最好是原始材料,个别转引材料也要取材于学科经典著作。二是有感染力。我尽量选取一些语言生动又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在这方面毛泽东的著作是取之不竭的宝库,毛泽东的语言风格和文字表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三是有创新性。尽量挖掘一些新材料,一是原始的以前学界未用的材料,二是老话新讲的材料。在选取材料上坚持这样三个原则,论证就会有力,学员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亦会同步提升。

  备课的过程要学学相长、深入学员、集思广益。我认为以下几个学习途径非常管用。

  向同行学。向教学前辈和专家学习,是提高教学的简便易行方式。听一节课,哪怕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有启发,集腋成裘,也会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益处。2003年我刚到党校工作时,就认识到了听课的重要性,我将党史部所有老师的课都全程听了一遍,将学校“名角”老师的课都听了一遍。同时,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对校园网上的课也进行了认真学习。另外,我还通过听讲座、看视频、参加会议等多种方式,对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他高校等部门的专家讲授的相关课程进行了学习。在此基础上,我进行“对标”,即进行两个分析:一是对中央党校教研部近年来开设的所有讲题进行分析;二是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就申请什么讲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申请讲题。

  向学员学。想讲好课,就要深入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向学员学习。那么怎么了解学员呢?我的经验是:一是认真研究“两带来”,看他们想什么。每名学员提交的“两带来”问题都是深思熟虑的,可以说都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而提出来的。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呈现出自己的研究和解读。二是积极参加下班、研讨和交流等教学环节,看学员说什么。三是通过参加学员活动、找学员交流等方式,看学员之间聊什么。努力做个倾听者,是了解学员的又一个有效渠道。

  向实践学。如果说中央党校学员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经验丰富,那么中央党校教师相对的短板就是实践认知不够。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想有两个办法:一是扬长避短。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学科特长和理论优势,用理论分析和学术架构去优化教学。二是补齐短板。书本知识得来终觉浅,要使课讲得厚重,有历史感,就要走出去,实地调研。

授课的方法要脚踏实地、符合实际、扬长避短。关于教学方法和艺术,至少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语言要言简意赅、多讲短句、通俗易懂。课讲得好的老师,语言上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语言很干净,没有废话;二是出言很慎重,不随意讲;三是句式多用短句,很有冲击力。第二,课件要紧扣主题、量要适当、特点鲜明。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收藏】 【打印】 【关闭
您是第 072136位访问者 | 联系我们 ICP/IP备案号:闽ICP备05020255号
主办单位:中共厦门市委党校 厦门市行政学院 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